最近幾個月,我們遇到很多客戶被投訴侵權,有類似GBC等律所發起的投訴,也有競爭對手發起的惡意行為;總之旺季到了,跨境生態圈的人敏銳的“發現”了商機,開始不安分了。但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跨境電商賣家在經營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問題。
客戶遇到的案例:
多羋廣州的客戶,2007年就開始做eBay,后來B2B/B2C都一起運作,隨著跨境電商市場的增長,以及知識產權問題發生的越來越頻繁;賣家于2018年開始著手對自己公司的品牌做全球保護,但經過查詢后發現多個國家于2014年-2018年之間被客戶或者競爭對手、甚至不知道的第三方公司搶注,而客戶的logo是經過自己設計并且一直在歐美等國家使用的。目前我們收集了比較多的證據,包括版權然后去無效對方的注冊logo,部分國家客戶自己已經提交申請,并無效了對方的商標。
讓賣家比較頭痛的幾種現象:
1.勤勤懇懇經營店鋪,突然收到投訴,反饋專利侵權:
賣家A,在亞馬遜上銷售包包產品,雖然同質化嚴重,但是通過優化和提升包裝,產品檢查等等,慢慢將listing排名做起來。在2019年6月收到競爭對手外觀專利投訴,同時被投訴的還有20多個賣家;而實際上這個產品是一個公模,早在2013年就已經在市場銷售,對手B在2015年申請了這款產品的外觀專利,并于今年6月發起投訴。
2.認為通用詞匯(包括產品名稱)上架產品,突然被發現是別人的注冊商標;
HDMI,Bluetooth、eomji icons、VR BOX、Frisbee這些在3C、玩具等產品賣家來看都是比較熟悉的產品名稱詞,很多人在listing標題和詳情頁面都會寫進去,但是就是這些詞匯讓很多賣家栽了跟頭,幾千、幾萬美金被GBC/Keith等律所索賠去了。
3.參考一些產品,做了自己的設計,進行批量生產,被投訴你的copyright侵權了。
賣家C有一款產品參考了漫畫人物的配色,但對于外觀和產品都有自己的設計,6月底收到了來自任天堂的投訴版權侵權case。
4. 在銷售北美站點,注冊了美國商標,結果加拿大站點收到了投訴品牌侵權。
TRADEMARK/PATENT/COPYRIGHT是跨境電商賣家經常會遇到的問題,Trade mark在2015年至今一直都是比較普遍遭遇的侵權問題,PATENT的侵權在2017年之后慢慢增多,2018年下半年到現在很多賣家都遇到這個問題。之前賣家遇到更多的是產品的圖片被投訴侵權,慢慢的發現很多產品上也遇到了copyright的投訴。那么什么是copyright?Copyright和商標有什么區別?如何利用版權更好的保護自己的商標和產品?
版權亦稱“著作權”。符號是©,是指文學、藝術、科學作品的作者或者其他人(包括法人)對其作品享有的權利的總稱。
版權和商標的區別
商標按照類別保護,版權保護不分類別;
商標保護名稱,版權保護表現形式及設計風格;
商標具有地域性(分國家和地區),版權無國界;
商標審查嚴格,版權審查相對寬松;
商標必須是注冊成功后才有效,版權是作品完成時就自動產生 (前提是版權是可以登記的)
如何利用版權更好的保護自己的商標和產品?
基于商標的角度, 版權的登記有助于商標的穩定性和設計元素的更大范圍的保護,商標注冊是按尼斯分類來注冊的,而尼斯分類把所有的行業共分為了45個大類,如果注冊商標時你沒有注冊全面,那別人可以在你沒有注冊過的類別進行使用與你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有人會說我可以多類別注冊或全類別注冊,當然這種操作也是可以的,但商標法上有無效宣告和撤銷連續三年不使用這兩個程序,當你注冊的商標沒有進行使用時,別人對你的商標提無效宣告或撤銷請求時,你的商標被無效掉的幾率還是很大的。但如果我對于自己的logo進行版權登記,在被人拿著我們的logo去申請其他類別的商標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依照我們的版權去對對方的商標提出異議,導致對方搶注無法成功。
基于產品的角度,很多賣家對于自己的產品的包裝或者產品的外觀都會加入自己設計的元素,比如一個非公司logo的標識,而這個標識是賣家自己設計的,因為只是打印在產品的包裝或者產品上,并沒有進行logo的設計,而實際上這部分是可以進行版權保護的,但是往往遇到被別人仿造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投訴平臺并不受理。
請注意版權是自動產生的,但是由于很多情況下,如果不去做版權登記,就會導致我們在舉證的時候,很難證明版權的歸屬,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會建議客戶在原創完成后,也去做版權的登記。
推薦閱讀: